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

深圳加速打造与城市地位相匹配的现代教育

点击次数:2019-12-30 14:34:05【打印】【关闭】

11月底,深圳市教育局在其官微发布《深圳教育如何先行示范?期待你的“金点子”》,启动“我为深圳教育先行示范建言献策”有奖征集活动,面向社会广泛

 11月底,深圳市教育局在其官微发布《深圳教育如何先行示范?期待你的“金点子”》,启动“我为深圳教育先行示范建言献策”有奖征集活动,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意见与建议。文章中披露了这样一组数据:

深圳建市时,全市仅有226所小学,学生4.5万人,教职工1812人,普通中学24所,学生1.3万人,教职工877人。截至2019年6月,深圳全市已有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2551所,在校生220.92万人,教职工20.72万人。

今年是深圳建市40周年,40年沧海巨变,深圳从边陲小县发展成现代化大都市,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创造了经济发展中的“深圳奇迹”。教育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40年来,深圳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教育各项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深圳经济特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深圳乃至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教育规模急剧扩大、市民渴求高质量教育,在此背景下,学位供给等各种矛盾在2019年凸显。“这反映了教育没有完全跟得上城市发展的需要,还有许多短板待补足。”一位深圳教育界人士说。

今年8月18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深圳要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中提出“幼有善育、学有优教”。专家指出,深圳要达到上述要求,树立民生幸福标杆,任重而道远,需要加倍努力。

到2022年新改扩建146所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增加学位21万个;建设“高中城”,新改扩建30所公办普通高中,新增学位6万个……今年9月深圳召开的全市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推进深圳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打造与城市地位相匹配、中国一流、世界先进的现代教育,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深圳教育40年大发展深刻反映城市变迁

11月初,深圳实验学校传来好消息,该校高三学生廖桐舟荣获“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一等奖,这也是近年来广东省在该活动中唯一的一等奖。该活动由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周凯旋基金会共同主办,被视为国内最大影响力的高中生科技竞赛。

深圳实验学校是深圳人心中的四大名校之一,这座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举办的首所公办学校,经过34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艘“教育航母”,在中国基础教育界颇具知名度。该校已逝的创校校长金式如曾回忆,改革开放初期,深圳正值大刀阔斧改革的火热岁月,大量人口涌入让深圳教育捉襟见肘。

“深圳建市和创办特区后,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人流像潮水般涌进来,摆在深圳面前的首先是学位供给不足问题。”深圳市教科院院长叶文梓说,“入学难”成为深圳当时教育发展的大问题。深圳改革校舍基建制度,实行规划、选址、征地、搬迁、设计等统一由市基础教育组承担,以此加快学校建设速度,创造6个月建12所中小学的“深圳速度”。

与此同时,深圳创新办学体制,支持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投资办学,甚至引进外资办学,依靠全社会力量,依靠体制创新,到1984年,“入学难”问题基本得到好转。当年中小学在校学生2.48万人,入学率达99.9%,巩固率达99.8%。

深圳教育可谓与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同频共振,深圳教育改革史,也深刻反映着这座创新之城的历史变迁。据叶文梓介绍,从深圳建市到1992年,深圳在原宝安县的基础上,适应市场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特区”发展,逐步建立现代教育体系;1993年到2004年,深圳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积极创建教育强市,全面推进教育城市化发展;2005年到2012年,深圳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市,迈进教育科学发展阶段;2013年之后,深圳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率先探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发展新路径。

短短40年,深圳教育完成了从农村教育到城市教育,再到现代化大都市教育的跨越,建立起从幼儿园到博士培养的学校教育体系,形成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终身教育的现代化大都市教育体系。

在叶文梓看来,如今,深圳教育的部分优势已经彰显。比如基础教育,尽管规模在逐年扩大,已超过北京、上海,但基础教育质量已经进入全国基础教育第一方阵;高等教育引进国内及国外名校来深办学,走出了创新发展的新路子;职业教育虽然规模不大,职业院校不多,但整体发展水平比较高;学前教育则适应城市发展走出了自己的路径,比如建设新型公办园和普惠园等,“比较而言,如果说北京教育的特点在深厚,上海教育的特点在精致,那么,深圳教育的特点可以说是创新。改革开放是深圳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应当成为深圳教育最鲜明的城市特点。”

针对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重分数轻素质、重知识轻能力等违背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律的现象,2014年深圳在国内率先提出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品德、身心、学习、创新、国际、审美、信息、生活八大素养,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优势领域成长,此后陆续出台中小学生艺术教育、体育、科技教育等三年行动计划,并以此为抓手,全面开启立德树人、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瞄准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深圳公办普高录取率不足五成,23名人大代表集体呼吁政府增加高中学位供给”“深圳初中综评引家长集体‘吐槽’,深圳暂停2019年初中生综评填报”……2019年,类似这样的教育“负面”新闻频频见诸报端。

对此,一位深圳教育界人士分析称,“教育是重大民生,与每个市民息息相关,背后反映了人们对于优质、均衡教育的渴求;反映出教育改革深入推进中面临的一些难题;也反映出深圳飞速发展,人口急剧膨胀,教育没有完全跟上城市发展的需要,还有许多短板待补足。”

如今,深圳基础教育规模已达220万人,其中65%为非户籍生,在校生增长比例、非户籍生比例均为全国最高。这也使得深圳的就学压力呈逐年增加之势。中小学学位尤其是优质学位紧缺、班额大、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较为突出。

“对标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总体战略安排,着力解决深圳教育存在的短板问题,让广大市民子女既要‘有学上’,更要‘上好学’,不断促进民生幸福,推动深圳教育走在前列。”深圳市教育局相关人士说。

为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今年9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未来深圳教育发展作出部署,拿出高标准办好学前教育、扩大中小学规模,解决义务教育和公办普通高中学位严重不足等问题的具体举措。

如在学前教育上,到明年,每个有条件的社区原则上至少有1—2所公办园,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0%;在义务教育方面,到2022年新改扩建146所公办学校,增加学位21万个,公办学位增幅达25%;在高中学位方面,通过现有高中挖潜、新改扩建和重点建设“高中城”等多渠道推进高中学校建设,到2022年,新改扩建30所公办普通高中,新增学位6万个,增幅超60%等。

在新时代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该怎么办?如何回应“钱学森之问”,更好地培养有创新素养和能力、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建立创新型开放式现代城市教育体系?这是深圳教育需要回答的时代命题。

梳理2019年深圳教育发展动态可发现,聚焦学位供应、师资提升、教育质量提升、未来教育等关键点,深圳市区教育部门及不少学校因地制宜地进行创新探索和扎实实践。

如福田区创新实施“双十工程”,扭转学位供给紧张局面,并多举措全面推进“学有优教”;罗湖区以“课堂革命”为核心,全力打造“新素质教育”;南山区推动学业质量评价改革走向常态,打造优质教育“全链条”;盐田区整体推进项目式学习,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宝安区为深圳“国际教育”贡献宝安智慧,创新举措推进民办教育提质促优;龙岗区深入推进引进名校办名校“2.0行动”,“鲶鱼效应”倒逼本土名校比学赶超;龙华区先行先试构建“教育智能体”,用科技助力教育质量提升;坪山区与以色列教育机构合作,推动STEAM项目落地生根;光明区、大鹏新区创新开展与名校的合作办学,抢抓机遇全方位提升教育质量。

专家表示,这一系列的创新经验、成果的汇聚,将集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为深圳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快教育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以先行示范标准推动深圳教育工作走在前列

一流城市需要一流教育,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城市。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下,深圳教育肩负着新的责任和使命。

今年8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深圳要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其中在教育上要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

“深圳最终能否做到全面先行示范,实际上取决于民生幸福标杆能否真正地形成。可以说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建设法治城市、文明城市,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民生幸福,否则‘先行示范’则失去了意义。”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凤亮指出,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年9月28日,深圳市教育局举办深圳教育先行示范研讨会,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鲁昕等在内的25名“教育大咖”,获聘深圳教育先行示范咨询专家。在当天的研讨会上,这些专家为深圳教育发展献计献策。

“《意见》对新时代深圳的改革创新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战略发展问题,与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五个率先’重点任务均有密切关系。”专家们认为,深圳教育要实现先行示范,应对标世界一流城市,探索具有时代意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教育体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局部的教育教学改革上。

毋庸置疑,深圳教育先行示范,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叶文梓看来,这包括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特殊教育、民办教育、学前教育仍是短板,区域差异、校际差异大,学习供给压力大,与城市人才发展等方面存在结构性矛盾;人才培养方式相对滞后,标准化人才培养能力强,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弱,不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的发展需要,不适应市民多样化发展需要,不适应年轻一代接受优质教育需求;基础教育资源投入虽然增长速度较快,但与示范区建设相比,仍存在资源数量不足、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等明显问题;教育治理相对滞后,体制机制亟需优化等多方面。

未来深圳教育该如何更高质量发展?应该在哪些方面先行示范?该如何先行示范?据了解,深圳市教育局已启动编制《深圳教育先行示范行动方案(2020-2025年)》以及2035年长远发展规划,系统谋划今后一个时期深圳教育先行示范的思路、目标与举措,明确深圳教育改革与发展路径。

除了邀请全国教育专家形成“智囊团”、向社会征集“金点子”,深圳市教育局还委托3家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展开教育先行示范的重大课题研究,从问题导向出发,上述研究将聚焦三大问题,即对标世界教育先进国家和世界大都市,明确深圳教育发展到什么水平,才算达到先行示范;正视深圳教育差距,如何解决深圳教育发展问题和如何推动深圳教育高质量发展,从而达到先行示范;深圳教育先行示范的路径如何构建,如何发挥深圳优势、补足深圳短板、办出深圳特色。

“未来深圳教育的改革创新发展,一定是高标准、高要求,要从先行示范的高度‘谋定而后动’。”深圳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陈秋明今年9月曾表示,深圳教育要落实好教育大会会议精神以及高质量发展40条,谋划好教育先行示范的指导性文件,希望深圳教育系统的干部职工在深圳改革再出发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勇于改革创新,肯干苦干,以一流的精神状态创造教育先行示范的辉煌业绩。

各区 2019年教育改革创新亮点

福田区

创新实施“双十工程”全面推进“学有优教”

深圳实验幼儿园

众所周知,福田区是深圳市传统教育强区,面积仅占全市总面积4%,但小学在校学生约占全市的10%,2012-2018年,福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位紧缺度全市最高。2019年,福田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学位需求爆发式增长背景下,打破传统建筑工艺和以往建设审批的局限,提出了学位建设又一创新举措:“双十工程”。

11月7日上午,“双十工程”正式动工。该举措一方面采用全国最先进的轻钢结构装配模式,新建十所高科技预制学校;另一方面突破学校建设层高限制、容积率限制等“卡脖子”审批条件,梳理约14.4万平方米的地块,建设19所高密度永久校舍。未来5年内,将彻底扭转福田区学位供给特别紧张的局面。

事实上,福田区一直坚持以“扩规模”和“提质量”并举,多举措推动福田教育从外延向内涵发展,从均衡向优质升级,实现福田教育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为让更多市民共享教育改革发展红利,福田教育改革先行先试、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模式,通过新开办学校、薄弱学校与现有品牌学校进行集团化办学,促进学校间资源共享。

值得一提的是,福田区积极探索多元体制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将今年9月开门纳新的红岭实验小学纳入红岭教育集团管理体系,进一步在红岭集团探索存量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红岭实验小学在人员管理上,由福田区机构编制部门按照普通公办学校标准核定人员编制,由学校自主决定编制使用方式,校方将充分发挥学校用人自主权,实行分类聘任,能进能出。

此外,福田区还开展了“全息未来教育云+端”项目、智慧交互课堂等智能教育项目实践探索,提出通过AI赋能教育形成一种新的能量、新的业态、新的生长方式、新的“福田表达”。在教师发展上,福田区于今年7月率先在深圳成立首个教师书院,该书院通过岗位培训、学术讲座、名师论坛、国内调研等培训,每年让每一位福田教师接受分学科集中培训。

罗湖区

以“课堂革命”为核心打造“新素质教育”

填鸭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跟着感觉走……类似这样的粗放式课堂教学在罗湖正被摒弃,从理念到行动,背后发力的,是自上而下的引导和自下而上的参与相结合的罗湖“课堂革命”。

“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语文一个单元需要12个课时。这学期我们探索开展单元整合教学后,一个单元的教学缩减到8个课时,剩下的4个课时我们就给学生上阅读课,读名著,增加他们的阅读数和知识量。”罗湖区东昌小学教科研主任邵嫦娥介绍。作为罗湖29所“课堂革命”实验学校的先行校,东昌小学构建的“童乐课堂”教学模式,重在激活儿童快乐学习的因子,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享受学习过程和效果的快乐。“现在的课堂焕然一新,我们很享受在阅读中遨游的感觉。”该校五年级(1)班的学生吕苗佳妍评价道。

2018年6月,《罗湖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18—2020)》正式发布,这也是全国首个区级教育领域综改方案。该方案聚焦资源配置、队伍建设、体制机制、育人模式和家庭教育改革五个供给侧,明确了25个改革项目、100个实施路径,构建了一个形成完整闭环的“新素质教育”实践体系。

2019年,“罗湖教改”进入核心主战场,即育人模式的改革。“课堂革命”是育人模式改革的核心。罗湖“课堂革命”确立了“以生为本、以学立教、教学共振、教学相长”四条基本原则和八条实施路径,着力于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在罗湖,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情为依据、以学习为主线、以习得为重点、以思维发展为目的,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为落脚点,遵循以学立教的基本逻辑,坚持先学后教的基本原则,改变“以教代学”的教学现状。

“一师一优课”是推进罗湖“课堂革命”最直接、最主要也最有效的方式和途径。2018年,罗湖就开始积极启动“一师一优课”工作,全区共计75个学校25个学科提交区平台晒课资源4663节,其中审核优课3695节,全区提交国家平台394节(占全市82.8%),其中获部优4节(占全市80%)、省优21节(占全市100%),名列全市前茅。

“罗湖教改为深圳教育先行示范的建设做了先行的研究和探索,它的一些理念、措施和办法,为后续推进深圳层面的教育先行示范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是一个很好的样板,值得其他区复制和推广。”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表示。

南山区

学业质量评价改革走向常态打造优质教育“全链条”

小学1—3年级不组织考试、4—8年级每个年级指定一个学科进行答辩……从去年开始,上述场景便开始在南山区中小学中陆续出现。2018年,《南山区中小学学业质量评价指导意见(试行)》在深圳率先发布,打开了深圳市中小学过程性评价的局面。2019年,南山教育更是把评价改革创新作为“最硬的一仗”来推进,通过继续完善优化“712”模式学业质量评价改革,使“评价”由探索阶段走向常态阶段。

“712”模式,是以期末卷面测试为70%、过程性评价为10%和学科综合展示评价为20%的比例进行计算,彻底打破了一张试卷的传统评价方式。该模式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对学生采取综合性评价,目前已覆盖南山区46个学校。

除评价外,南山积极深化教学改革,打造高质量课堂。12月19日-20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区第七届高质量课堂展示活动暨推进区域“课堂革命”研讨会在南山举行,会上,“课堂革命”的“南山共识”发布,倡议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习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该发布也是继“集团化的南山倡议”后,南山的又一个国家级发布。

事实上,南山集团化办学经验近年来走向全国,已经形成了集团化的“南山标准”。为做大做强教育集团,南山区今年更是积极探索深化教育集团内部治理,将现有集团之间将开展课程共建、教学互动、学科联赛等活动,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去年12月,南山区第7个教育集团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揭牌,囊括了近10所成员校,今年7月,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11所成员校正式确认,成员校涵盖了学前教育到高中全学段,该集团的最终确立,也意味着南山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建设将再次加速。

盐田区

整体推进项目式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在地处深圳八景之一的中英街上,盐田区外国语小学东和分校的学生对非遗文化鱼灯舞有着浓厚的兴趣。为此,学校邀请民间手工艺人带领学生体验鱼灯的制作。

小学生想要把鱼灯舞起来,存在哪些困难?如何改良?参加职业体验后,学生们开始了小组讨论。针对鱼灯的重量问题,学生在科学老师的引导下,进行鱼灯骨架的材料轻量化研究,最终得出结论:竹子最轻,做出来的鱼灯最轻。针对鱼灯体积较大的问题,学生提出把传统三节鱼灯改为两节,缩小它的体积。

探究并未结束。通过学习传统皮影课,学生们又提出一个十分大胆的想法——鱼灯舞能否用皮影戏的形式来演绎?进而又想到用Scratch创意编程操纵机械手臂让鱼灯舞起来。在整个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从教授者成为支持者、引导者,STEAM教育的开放性使学生和教师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相互支持,共同进步,一起成长。

近年来,盐田区以立德树人为使命,以区域教育品质提升为目标,在推进新样态教育、智慧教育、课堂革命、项目式学习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建成深圳首家、全国领先的智慧教育科研中心,率先实现未来教室区域全覆盖。

盐田区教科院通过成立项目工作团队,指导全区各中小学深入推进学习方式变革;通过“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带动全区各中小学深入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成功申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跨学科学习模式区域实践研究》,在课题引领下加强学习方式变革的理论与政策研究,于2019年4月面向社会发布了《让学习更真实地发生——深圳市盐田区面向未来教育的学习方式变革行动方案》。该方案系统梳理了面向未来教育的5大类、22种学习方式类别和案例,率先在区域层面系统性地提出了学习方式变革的实施路径。

中国教育信息化创客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国际StarT项目学习中国区负责人孙晓奎指出,盐田区教育局、盐田区教科院在项目式学习、跨学科教育中居全国领先地位,取得显著成绩,是全国第一个区域性以项目引领进行跨学科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地区。

宝安区

为深圳国际教育贡献宝安智慧创新举措促民办教育更好发展

今年10月份宝安中英校长论坛的余温尚未散去,11月该区在国际教育上便马不停蹄地迈出了新的步伐。11月15日,宝安区中德国际教育交流周大幕拉开,双方教育专家就“教师专业发展路径”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从去年开始,宝安区便与加拿大列治文市合作开办中加国际教育交流周;今年,宝安国际教育交流周再度起航,与德国海德堡师范大学开展合作。近年来,宝安教育局创新国际教育交流方式,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多元的状态、融汇的形态与世界同行。通过中外姊妹学校合作等不同形式的探索,在国际教育方面为深圳教育贡献了“宝安智慧”。

对外通过合作交流相互提升,对内创新学位机制、增强优质学位供给则成为首要任务。宝安区从2017年开始,通过实行代建制提高建设速度,推广由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代建的建设模式。目前,宝安区共有3所新校正采用代建模式,其中新桥上星学校由深圳市万科城市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代建,万丰城市更新配建学校则由深圳市海岸新城投资有限公司代建等。

此外,宝安还十分重视民办教育发展,自去年该区率先于深圳推出了民办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改革后,今年3月,宝安区教育局更是出台《宝安区民办学校(幼儿园)财政奖补资金使用监管暂行办法》“1+8文件”,专门加强民办学校(幼儿园)财政奖励及补助资金的使用监管,为全面推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提质促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在民办学校发展上,为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宝安区教育局创新推出民办学校校长任职考核,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对秋季提交新校长任职申请的民办中小学新任职校长进行任职考核,每位拟任校长除了进行述职汇报,专家组还分别从办学理念与办学思路、办学举措、对政策与法规的认识与理解等5个考核内容对拟任校长进行书面审查、现场答辩。同时,为进一步促进民办学校提质促优,宝安区还创新开展公民办结对支教精准扶持,以“支教”助帮扶,2018-2019学年就有近50位公办学校的骨干教师深入40所民办学校,进行为期一学年的结对支教工作。

龙岗区

推进引进名校办名校“2.0行动”鲶鱼效应倒逼本土名校比学赶超

深圳市龙岗区福安学校五年级数学课堂气氛活跃

今年上半年,龙岗成功引进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合作办学,9月,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龙岗学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龙岗学校顺利开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发祥地之一。有观察人士认为,与这两所著名学府合作办学培养人才,对促进教育均衡、推动龙岗教育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引进名校办名校”是近年来龙岗区委、区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设基础教育品牌办学集聚区的战略举措。截至目前,龙岗已成功引进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深圳中学等多家知名教育品牌合作办学,目前正与清华大学等开展引进洽谈。

在今年引进名校办名校“2.0行动”中,龙岗重点引进京派、海派教育品牌,着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合作交流机制,多措并举力促引进名校办名校提质升级。具体而言,一是优化名校引进方向,力推教育品牌落地;二是强化合作交流机制,形成共融发展新格局。

以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龙岗学校为例。作为上海外国语大学首个外地合办学校、深圳引进的首个基础教育“海派”学校,该校将开设一系列具有上海风范、“海派”气质的特色课程,如多语文化课程、探索发现课程、荣誉培优课程、艺体专项课程等。同时,在完成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必修体系的前提下,该校将构建语言与文化、科学与艺术、体育与生活、社会与实践、未来与生涯五大课程领域的选择性必修课程体系。

从办学效益看,龙岗举全区之力开办的合办校取得预期效果。2017年,华中师大龙岗附中许家祥同学勇夺广东省高考理科状元;科技城外国语学校、深圳中学龙岗初级中学等学校教育质量已居于全区前列;麓城外国语小学受到家长高度认可。

引进名校办名校给龙岗教育带来了积极影响。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龙岗共有15所名校合办校,这些名校引进后产生的鲶鱼效应正逐步显现,倒逼龙岗本土传统名校比学赶超,逐步形成良性竞争循环,为区域教育跨越发展提供了又一助力。

龙华区

先行构建“教育智能体”用科技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近年来,龙华探索出一条“积极教育”的发展路径,以积极的理念和行动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和学习态度。在“积极教育”理念顶层设计之下,龙华教育用科技助力未来教育创新,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先行先试构建“教育智能体”,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

以“AI+”教育智能生态系统为“骨骼”,以人工智能课程建设项目为“经络”,以未来学校协同创新中心为“大脑”,以5G网络为“血液循环系统”……近年来,龙华推进实施一系列举措,形成教育治理新生态,旨在建成全国首个“5G+IPv6”环境下“教育智能体”,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智慧教育和教育信息化领跑者。

据介绍,龙华区建设信息全感知的智慧教室,打造全国首个基于IPv6的下一代城域网项目,预计2020年前将在龙华区普及。将建成全球首个5G网络教育应用示范区。此外,龙华还与中国联通牵手合作,10月底实现公办学校5G信号全覆盖,在年底覆盖所有民办学校。未来,龙华区还将投入至少12亿元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用于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

“教育智能体是我们看得见的未来,是现阶段未来学校的龙华范式,是龙华教育人对未来学校设想的物化。”龙华区教育局局长王玉玺表示,5G网络的应用有利于实现异地教育的同步共享,促进教育交流互动,助推课堂教育教学方式,助推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这也必将改变师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更近距离地认识世界、接触世界。他相信随着龙华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将为中国的教育探索提供深圳智慧。

光明区

创新办学模式实现“弯道超车”抢抓机遇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今年9月份,在光明区成立一周年之际,《光明区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12年)》(下称《行动计划》)发布,为未来3年光明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描画蓝图、确定路径、提供保障。12月6日,光明区教育大会召开,部署未来光明教育全面提升、跨越发展工作,以匹配光明区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全新战略定位。机遇、跨越是光明教育这一年来不断被强调的,而关键之处在于如何抢抓机遇。

近年来,光明区教育资源供给更加有力,累计投入120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5%,新建7所、改扩建12所公办中小学校。小一、初一公办学位供给率分别从去年的54%、94%提升到今年的78%和100%。高校建设取得突破,引进了中山大学、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两所高水平院校。

此外,合作办学是光明教育一大亮点。在创新合作办学模式、打造光明教育品牌方面,光明区通过与国内名牌大学、教育机构“联姻”,着力引进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优质教育资源;与深圳实验学校、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品牌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办学。以光明区成功引进深圳实验教育集团为例,双方合作建设深圳实验光明学校,新增学位1980个,这标志着光明区首次有深圳市一流优质义务教育资源进驻。

但与此同时,光明教育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如教育体系尚不完备,优质学位供给仍然不足,教育综合竞争力不强等。光明教育的规模与质量,与其新时代新定位仍然不匹配。对此,光明教育还需继续加速补齐短板,实现“弯道超车”,在优质学位供给上实现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和建设。

根据《行动计划》,光明区将从实施学位倍增计划、创新合作办学模式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光明教育质量。至2021年底,光明区将新建13所、改扩建4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新增学位34000个。至2020年,建成49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学位14700个,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建成比例达到80%以上。

坪山区

与以色列教育机构合作推动STEAM项目落地生根

位于坪山区的新学校深圳高级中学东校区小学部

作为国家高新区的坪山区,在教育上打造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坪山”,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2017坪山区建设元年,坪山区教育局便组织辖区学校与以色列教育机构开展STEAM教育合作项目,在公办中小学试点开展STEAM教育,后发展为STEAM项目。2018年春季开学第一周,STEAM课程在辖区四所学校正式开课。近两年,坪山在支持保障、课程设计、培养模式、教学管理优化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不断深化项目,推动STEAM项目在坪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具体实施中,坪山引入的课程采用了广域课程模式,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结合起来,形成结构化的课程结构。课程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工业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创造中感到快乐,爱上创造。如首轮课程中学生首先了解工业设计思维,感受3D打印、激光切割机等高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惊喜,完成了一个产品包装盒的STEAM微实验,初步体验STEAM学习的魅力。

在其后的课堂中,主要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遵循工程设计的步骤,围绕设计和制作一款独特的智能盒子或有创意的办公文具盒等活动,形成连贯有组织的课程结构,实现跨学科课程之间的整合,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做中学”的理念。根据实际情况,坪山区四所实验试点学校开发出独具特色的STEAM课程。

大鹏新区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发展

近年来,大鹏新区始终把教育作为第一民生,把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补优补强,全力推动新区教育事业后发赶超,实现跨越式发展。

“大鹏新区着重引进名校合作办学,以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扩增优质教育资源,形成‘鲶鱼效应’,发挥名校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新区教育发展活力全面提升。”大鹏新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局局长陈马林表示,新区引进的人大附中深圳学校,刚开办两年录取分数线就已跻身全市名校前列。开办两年多来,新区充分给予学校办学自主权、设置人大附中深圳学校基金会奖励师生发展。该校共享人大附中联合总校资源,在教学管理、课程改革等全领域创新,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

据悉,大鹏新区将继续加强与市内外名校的合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打造“优质资源共享链”,实现新区基础教育学校“各具特色、相对均衡”的发展格局。

与福田区共建红岭教育集团大鹏校区,探索开创深圳教育“区际联动、合作共赢”新模式;引进深圳实验教育机构,合作举办大鹏实验幼儿园,开展公办幼儿园“以事定费”改革试点,推进政府产权幼儿园办学体制改革,构建政府、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良性互动机制;揭牌成立深圳市首个区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为全区提供特殊教育专业指导及支持……大鹏新区多项改革跃居全市前列。

目前,该区幼儿园规范化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普惠性幼儿园、公办幼儿园比例全市最高,公办园在园儿童数占比也为全市最高;今年该区中考成绩跃居全市各区前列,教育质量实现大幅提升。

浏览相关内容: